(资料图)

走进陕西双亚周大黑有机食品有限公司的加工车间,乌亮的黑米经过流水线打包成一袋袋精美的产品。这家集育种、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农业龙头企业,近期却经历了一场成长阵痛。

“税务部门的风险推送,就像给企业装了‘扫描仪’。”公司财务负责人张磊指着电脑屏幕,一条标着“固定资产税务处理存在风险”的弹窗格外醒目。这是国家税务总局洋县税务局通过税收大数据风控系统为企业定制的“健康预警”。

据工作人员介绍,公司近期正进行黑米深加工技术升级更新,但升级带来的研发费用归集、进项税抵扣、固定资产处理等是否符合相关政策?如何衔接调整?一系列的问题困扰着公司财务。“从育种研发、基地种植、技术加工到电商销售,跨越农业、制造业、商贸三个领域,一次技术升级涉及的税收政策就有几十项,实在是头疼。”张磊坦言。更棘手的是采购票据分散、加工环节成本归集复杂,“申报时总怕踩雷”。

好在税务部门主动联系对接,公司财务才在税务人员的指导下,将研发加计扣除、设备折旧、材料费等从生产成本剥离,建立专项台账,厘清各项费用边界,顺利解决了难题,规避了申报风险,助力公司加工技术如期完成升级。“刚提交设备升级的发票数据,系统就推送了固定资产一次性税前扣除政策,辅助我们很快完成了申报。”张磊举着手机展示收到的政策提醒。

“仅一年享受的农产品初加工免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优惠,就省下14.6万元,相当于新增了30亩有机稻田的管护资金。”站在升级的设备前,公司负责人周亚刚算了一笔细账,“这减轻的不仅是资金压力,更坚定了我们继续发展有机农业的信心。”

这份信心,来自设备与技术的顺利升级,来自税务部门的合规引导,更源自于企业一直以来坚持诚信经营。据周亚刚介绍,公司将合规经营理念和财务内控制度融入生产全过程,通过建章立制规范经营,既提升了企业市场信誉,也使得诚信经营理念深植员工心中。“这次技术升级涉税风险的解决,让我们明白了合规经营才是企业稳定前行的根基。”周亚刚这样说道。

据悉,随着整条产业线的升级落地,周大黑有机食品深加工项目二期工程已经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中,未来将会研发出更多黑米产品,带动洋县有机产业高质量发展。(通讯员 张家敏 陈瑞杰)

关键词: 太平洋热线网 综合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