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健康饮食意识的增强,“轻食”成了年轻人舌尖上的新宠。但生冷单一的传统沙拉,已远远满足不了食客们的需求。近年来,零售商超、外卖平台等陆续推出中式轻食产品,一改大众对轻食的传统印象,更适合“中国胃”。轻食虽健康,但也要注意饮食方式。营养学专家提醒,食用时需注意结合个人营养需求,及时补充微营养素。
菜品不再单一 更适合“中国胃”
深晚记者在走访各大商超时看到,中式轻食产品已悄然占据了低卡类食品(含热量低的食品)货架的主要位置。在盒马鲜生,除了“法式风情沙拉蔬菜”“土豆泥蔬菜沙拉”“日式荞麦面沙拉”等常见素食沙拉,“椒麻牛肉沙拉”“海鲜老虎菜沙拉”“葱油什锦沙拉”等新面孔——中式沙拉也十分醒目。
牛肉、黑木耳、胡萝卜丝、熟黄豆芽、紫甘蓝、花生碎等食材搭配椒麻风味色拉汁和芝麻酱,一款款新颖的沙拉商品让顾客眼前一亮。据了解,该中式沙拉系列于2021年12月在盒马鲜生上市,3个月间销量翻了4倍,并且这一增长速度在今年入夏后持续加快。
而在山姆会员店的货架上,写着“控大卡风味5日餐”的蓝色大礼盒也吸引了不少顾客驻足。包装上,东、西、南、北、中各地域菜式的菜品一应俱全,商品信息显示每碗食品热量少于360卡路里,不少顾客在场选购。据悉,2021年6月,某品牌藤椒鸡丝纤海藻粉在山姆会员店上架开售,一经推出便引起抢购热潮,总销量超120万盒。
除了线下商超,线上外卖平台推出的中式轻食产品也颇受市民喜爱。深晚记者看到,某商家在美团外卖平台上推出红绿白三色盒子——红盒为优质蛋白、绿盒为元气鲜蔬、白盒为控卡主食,每项餐品都注有卡路里含量,消费者可以根据需求随意搭配,除此之外,还有黄焖鸡米饭、红焖牛腩米粉、粤式豉汁排骨饭等让人“意想不到”的轻食产品,这类食材严控重量及配比,让市民可以“一键”吃上高蛋白低脂低卡的中式餐食。
深圳“90后”上班族小张是轻食外卖的“常客”,她告诉深晚记者,最近自己正在减肥,之前一直是吃沙拉、粗粮这类食材控制饮食,这两个月“中式轻食”产品被端上了餐桌,让原本就喜爱中式菜肴的自己“饱了口福”,菜品也不再单一。
据悉,“中式轻食”饮食习惯俨然已成“新食尚”。深晚记者看到,截至8月12日,微博平台上“中式轻食”相关话题浏览量破千万次,小红书App上“中式轻食”相关话题也有173.2万次浏览量。
轻食市场潜力大 “中式”概念注入新活力
近年来,随着健康饮食意识增强,“轻食”成了年轻人舌尖上的新宠。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中国人群轻食消费行为白皮书》显示,调查人群中94.9%的人至少每周消费一次轻食,55.7%的人一周消费2~4次,其中企业普通职员和大学生在轻食消费人群中占比最多。
根据中国烹饪协会的定义,轻食以食物分量较少,油、盐、糖少、膳食纤维较高为特点。烹饪手法上,加工方式简单,常采用拌、蒸、煮、焯、炖等方式。据艾媒咨询数据,2021年国内轻食代餐行业市场规模较2020年增长95.6%,预计2022年中国轻食市场规模会达到1200亿元。
据企查查数据显示,深圳目前约有1015家轻食相关企业,形式涵盖线下餐饮门店、大型商超以及线上外卖平台和生鲜平台。根据饿了么数据显示,深圳在全国轻食消费金额榜排名前三。
近两年,“中式”概念被引入轻食赛道,为轻食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据美团外卖统计,相比于沙拉,以凉拌、水煮、炖煮等烹饪方式制作的轻油盐中式轻食增长迅速。2021年年末,中式轻食订单量较年初增长了近5倍,销售中式轻食的商家数增长了3.3倍。
轻食是健康饮食模式 应结合个人情况体验
广受市场青睐的“轻食”习惯是否真的有益于人体健康呢?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营养科主任、主任医师张茂祥介绍,轻食是一种健康的饮食模式,它并不局限于食材种类,而在于营养成分均衡的食材搭配和健康的烹调方式。其烹制和调味加工方式能够减少食物营养流失,是保持食物营养素的一种较为有利的方式。
对于“轻食”所涉及的具体食材,张茂祥提到,营养学界有个观点“没有坏的食物,只有坏的饮食模式”,比如胆固醇并不一定是不好的,而是饮食模式不对,才会造成问题,因此“轻食”也不能完全指代某一类食材。
他表示,轻食模式几乎对所有人群都是适合的,但由于个体营养需求有异,使用轻食模式时需要注意结合个人情况,建议食用前咨询专业人士。比如,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一天需摄入1克~1.2克/千克的蛋白质,即体重80千克的成年人每天需摄入80克蛋白质。若数量低于身体所需,则易造成负氮平衡。此外,还要注意及时摄入微营养素——钙、铁等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尤其是水溶性维生素的补充量。
新闻辞典
负氮平衡:摄入氮小于排出氮,即食氮量少于排泄物中的氮量,表明体内蛋白质的合成量小于分解量。一般慢性消耗性疾病、组织创伤和饥饿等属于这种情况。若长期处于负氮平衡,将引起蛋白质缺乏、体重减轻、机体抵抗力下降等症状。(记者 李超 实习生 方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