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到底有多累,有多烦?针对文件提出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意见,记者询问了多名幼儿园及中小学教师。他们对于《意见》的印发拍手称快,并表示一些繁冗事务挤压了教育教学时间,以至于有些活动不得不交给家委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部分家校矛盾。希望意见的出台能让老师们更专注于教书育人。

问题一:督查检查评比等事项名目有点多

吐槽:什么都要“留痕”有点烦

广州一名幼儿园老师表示,各种办园、办学行为督导、教师继续教育验收检查、卫生保健检查,搞得人不胜其烦。所有这些检查都要有资料的,于是不仅幼儿园和学校的行政人员要准备材料,老师组织班上的各种活动,也要有材料。不同的检查,今天要这些材料,明天要那些材料,同样内容的材料,每个检查的要求还不一样,改了又改,填了又填,有的要纸质版,有的要电子版,真是一个头两个大。一名小学老师表示,一些专项督查,基本上就是全方位的,而且做什么都要“留痕“。“我也不是说很多事情不该学校老师做,事实上,其中大部分的确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过于重视形式,检查太多,也变成过重负担和干扰了。“一位老师吐槽道,特别是与”安全“(包括食品卫生安全、心理危机干预等)相关的工作,高度重视是应该的,做细也是应该的,但是现在已进入“繁琐”状态了。例如,提醒学生不要去“玩水”,每年至少要转发通知、印发提醒书等超过三次以上,并要求所有学生家长都签名收回执。教育当然要,提醒也要,但能不能不要这么繁琐?社会这么发达,可以更多依托社会进行教育和提醒。

问题二:调研、统计、信息采集等活动交叉重复,有的布置随意

吐槽:吭哧吭哧做完了才知道有些地方不用做

一名小学校长说,有时候收到一些文件,一头雾水的,也没人解释一下,就让学校做。按照自己的理解,吭哧吭哧做完了,检查的时候说“这个地方做得不对”,又或者说“这个地方你们不用做,只做其中一个部分就可以了”,那种做了无用功的心情,只能用“无语问苍天”来形容。一名班主任说,学生医保信息的采集工作也比较繁琐,学校要做宣传、统计、输入资料、答疑、代收费、催缴费、发通知、收回执,每个学年开学初就感到有点烦。“很多孩子没上学的时候就是在街道交医保的,能不能统一纳入街道管理呢?”这位老师说。

还有老师表示,一些评比、展示,时不时就搞“突然袭击”,今天布置下来,两个星期后就要比赛;或者今天出一个通知,让你一个星期后去参加区里的展示活动。“我有好几次一接到任务,就想着要怎么排节目,怎么做创意。能不能更有计划性一点呢?给足提前量,不要总是考验我们的应急能力。教育是急不得的,老师如果经常处于着急的状态,面对学生又要和风细雨地静待花开,这样不合适啊!”这位老师说。

问题三:落实安全稳定、创优评先等工作时

有的地方有时会向学校和教师派任务

“远离毒品、校园欺凌、防火防溺水等,这些其实都应该渗透在教育里,但是现在的形式是什么都要发给家长一封信,让家长签名,一个都不能少,然后学校就要建立台账,还要定期报宣传情况,我认为形式远大于内容。”一名老师认为,这对于学校而言真的太繁琐。一名幼儿园园长表示,区里创建一些特色,需要幼儿园参与设计相关教案,做课程,出成果展示,还经常要让家长参与。有时候家长有怨言,老师也没有办法。有老师表示这些事务占时间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让教师越难以集中注意力。这些非教学类事务多了,就会让教师天天陷在繁琐的事务之中,没有时间与精力抬头看星空,更全面、更有深度地思考教育和教学,教学效果也受到影响。

一位一线班主任的一天:

7:50左右:回到学校,稍事整理个人事务,8:00进教室,晨检,并组织学生早读

8:20 正式上课,无课则备课、批改作业和处理各种班级事务、非教学事务;其中至少要用半个小时汇总晨检情况并上报系统;如有学生未回要及时联系家长情况,并根据具体类别登记或报告;平均每个月要用两三天时间督促提醒学生和学生进安全平台学习,每月至少要回收一次各类通知回执,并要一个一个落实都有家长签名。平均下来:非上课、备课、批改作业等专业事务占用的时间,至少要一个小时,如果更多常常要中午、下午加班接着完成。

12:05 学生午餐,与副班主任每天轮流去班上组织管理

12:45 学生午休,与副班主任每天轮流去班上组织管理

14:05 学生准备听广播、午会 进班午检,组织听广播,或传达学校一些新要求,或做一些班级工作提醒

14:25 下午正式上课,无课则备课、批改作业 和处理各种班级事务、非教学事务,与上午差不多。

16:15 学生放学,课后托管开始,与年级内其它教师轮流看管,平均一周一次

17:20或18:20(根据是否看课后托管) 检查班级卫生情况后下班

19:30-23:00 除特殊情况,每晚至少要用15分钟或以上时间通过短信、QQ或微信,或转发学校一些要求,或对学生和家长做一些提醒,或与一次家长进行个别沟通;一般情况外还要用40分钟或以上时间进行备课或批改作业,因为上班时间要处理较多非专业事务。

一位一线老师的“减负”建议

1、不要片面强调“小手拉大手”“XX进学校”“XX进课程”,回归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核心即可,而且这五育也不要“泛化”,学校就做好学校教育的事情,其它应该是“大手拉小手”,是政府、社会和家庭来做的事情。

2、其实很多工作的确是育人的重要方面,学校和教师做一些也没有问题, 但最好只集中在宣传教育方面;有一些服务性工作学校做效率较高,如社保、医保等,那应该在学校设置专门的非教学的服务岗位,提供专门的经费,由他们来做,教师就可以聚焦于专业工作。

3、即便是学校应该做的事情,适当检查督促当然要,但不要太繁琐,特别是那些自己不在一线的所谓“专家”搞出来的评估细则,让学校和教师疲于奔命;还有如安全教育等的确重要,但也要注意度。

教育部答减什么,怎么减

1.如何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

答:各种督查、检查、评比、考核等事项名目过多过频,是中小学教师负担的主要来源之一。2019年,中办印发《关于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工作的通知》,为基层开展督查检查评比考核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一是依法依规开展督查检查评比考核。文件规定涉及中小学校和教师的督查检查评比考核工作,由各级党委和政府统一部署,同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协调开展,按照归口管理原则,实行年度计划和审批报备制度,年初分别报同级党委办公厅(室)、政府办公厅(室)研究审核,由党委办公厅(室)统一报党委审批。除教育部门外,其他部门不得自行设置以中小学教师为对象的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确需开展的要商教育部门,按程序报批后实施。

二是全面清理精简现有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省级党委和政府对现有涉及中小学校和教师的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进行一次集中清理,严格控制总量和频次,在现有基础上减少50%以上,清理后保留的事项实行清单管理制度。

三是改进督查检查评比考核的方式方法。督查检查评比考核是开展工作的必要且非常有效的方式之一,要坚持开展,但是如果缺乏科学思维和方法,重留痕轻过程,只看材料不看实际,就容易走向形式主义。要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体现差别化原则,坚持走群众路线,加强常态化了解,坚决纠正机械式做法。

2.如何统筹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

答:首先要明确为中小学教师减负文件中的社会事务,指的是面对社会,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基本目标,直接或间接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服务或创造条件,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的社会活动。随着时代发展,社会事务的内涵将会不断丰富。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和企业等单位开展的如庆典、招商、拆迁等活动不属于此类社会事务的范畴,此类活动是与教育教学无关的事项,要坚决杜绝。

文件对社会事务的统筹规范做出了明确规定。

一是教师是社会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影响教育教学主责主业的前提下,有责任有义务参与社会建设。各级党委和政府统一部署的社会事务中确需中小学教师参与的,应由教育部门严格按要求依程序统筹安排。

二是在开展涉及中小学校和教师的社会事务时,要充分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如有的地方在幼儿园开展活动,对幼儿进行标语教育及知识答题活动,脱离教学实际,增加教师负担。

三是要防范“一刀切”的形式主义做法。开展社会事务时,要以实现教育效果,保证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由教育部门整体规划、分类指导、统筹安排进入校园。

3.问:如何统筹规范精简相关报表填写工作?

答:一是规范精简各类报表填写。各级党委和政府及教育部门要严把各类报表填写入口关,精简内容和次数,统筹安排,坚决杜绝多头填报、重复填报。

二是提升数据采集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通过加强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建立健全各类教育信息数据库,进一步规范基本信息的采集和管理,明确管理方责任,努力做到一次采集,最大限度使用。

三是严格规范教育统计和调研工作。除国家统计局外,其他部门开展涉及中小学校和教师的教育统计工作时,须向同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报请审批备案。针对中小学教师开展的调研活动,须经教育部门同意并由教育部门部署开展。

4.问:如何统筹规范抽调借用中小学教师事宜?

答:教育部门统筹中小学教师的安排使用工作,严格限制和规范有关部门对中小学教师的抽调借用。对于借用中小学教师参与贯彻落实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任务的,在不影响学校正常教育教学情况下,应经县级以上教育部门同意,并报同级党委审批备案,借用期限原则上不超过半年。

文件明确规定了对教师培训活动的管理。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学习等工作中存在着形式主义问题,有些培训走形式、走过场,内容脱离教育教学,缺乏针对性,浪费教师大量时间精力。因此,对于教育系统内部开展的培训,要结合教师工作和生活实际,优化内容,改进形式,合理开展,避免硬性安排。在培训结果考核方面,对教师培训机构提出更高要求,注重采取多种方式,通过多个维度观测教师的教学水平,不能一张卷子考所有人。对于非教育教学方面的培训,教育部门要严格把关,除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依法依规开展的培训之外,认真研判,合理取消,同类合并,不得拉教师拼凑充数,把无关培训摊派给教师。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 刘晓星)

关键词: 负担 减轻教师负担 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