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选择,无疑是人生最重要的抉择之一。但现实却是,父母的期望时常会与子女的选择产生冲突。
近日,在北京卫视播出的“职场是个技术活”中,入职知名企业的求职者凌志谈及自小家父离世,母亲希望自己去稳定的事业单位,不支持自己打拼,委屈落泪。
节目在播出后引起了网友们热烈的讨论:
有网友表示,父母是过来人,有一定的经验,所以还是要听的。
也有网友表示,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做了也不开心。
现状:在尊重父母和自由选择之间徘徊
我曾看到过这样一个让人心痛的报道:
河北一老母3年10次来渝劝儿进国企,儿子为何一次次逃离?原来,儿子却只想追求想要的生活,可是母亲觉得国企比较“稳当”,希望儿子还是回到国企单位来上班。最终上演“母追儿”的一幕……
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案例每天都在我们身边上演。这也正好说明了当下年轻人的迷茫。一边是父母安排好的“铁饭碗”工作,一边是自己想尝试的工作,如果听从父母的安排,好像又不甘心一辈子只做这一件事,如果不听从父母的安排,大胆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害怕父母不支持,产生一些不必要的矛盾和冲突。又害怕伤了父母的心,背负着巨大的精神压力。
而这种冲突,从大学选专业就开始了。在各所大学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在自己并不喜欢和擅长的专业中“煎熬着”。
一机构对某高校2015级新生专业满意度的调查表明,新生对所学专业,8%的学生满意,64%的学生中度满意,28%表示不满意。
身为考生,当面对选专业时,总是受到父母的威逼利诱:这个专业很火啊,就业前景好,可以继承家业……,压的学生喘不过气。
好不容易熬到大学毕业,找工作的时候,父母又开始催促着考教师编,考公务员,四处打听怎么才能进国企......,如果不听从父母的安排,父母就会觉得孩子叛逆,不懂事,跟家里对着干。最后只能在尊重父母和自由选择之间不断徘徊,陷入迷茫。
虽然作为父母,初衷都是为了孩子将来,但可曾想过,孩子真正想学的东西?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想走的人生之路?
作为孩子也不要抱怨生不逢时,压力山大,竞争激烈,其实这并不是社会的错,而是自己的内心不坚定,是对未来的不确定。
突破: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更重要
对父母来说,从“陪读”到“陪考”再到“陪聘”甚至“代聘”,中国父母对孩子有着太多的不放心和不放手,造成孩子普遍存在独立性差和耐挫能力缺失的“软骨病”。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平稳、顺利地成长,希望他们的工作妥当、安全。然而,职业选择是一辈子的事,应让子女自己来掌舵。
父母应多尊重子女的意见,从旁引导,不要因为过度保护而越俎代庖,这样才利于子女学会扬帆启航的本领,尽快融入社会。
况且,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喜好,不一定想要沿着父辈的足迹走一条众人所熟知的路。很可能孩子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会找到更适合他们长期发展的选择。
因此,作为父母切莫过于“包办”,剥夺子女独立参与社会锻炼的机会,使孩子丢失了在其职业发展中的可持续性、成就感和幸福感。
任何一种职业选择,只要在法律和道德框架内,都应该得到尊重和祝福。
对子女来说,首先,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想要尝试独立自主生活,并不是一件坏事。一个人不能永远活在父母所安排的舒适区里,因为父母不能陪你走一辈子,有些事必须要学会自己面对。万一哪天失去了父母的照顾,就很难过好自己的生活。所以如果有自己找工作的想法,或者说不想听从父母的安排,可以好好与父母沟通。
其次,要了解自己。在不想听从父母的安排之前,搞清楚自己为什么不想要父母安排的工作。如果只是纯粹的逆反心理,只是因为是父母安排的,所以不想去的话,那么需要慎重考虑。
毕竟都是成年人了,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更要学会承担后果。不要因为一时的叛逆,拿自己的前途开玩笑。但是如果已经自己安排好自己将来要走的路,知道要怎么走,有方向有目标的话,那大可不必纠结。
考虑自己能力的同时,想好自己的未来应该如何发展,做一个简单的规划很重要。如果选择拒绝父母的安排,那么就要有理有据的和父母说明白,不要强行逆反,伤了感情。
也不要顾虑说自己的拒绝会给父母造成伤害,要知道,你迟早有一天需要独自处世,父母不能为你安排一辈子。你要做的是得到父母的理解与支持,勇敢踏出这一步。
我相信,只要足够坚定,父母一定会尊重你的决定。